当前位置:首页  学习园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十三五”规划的教学建议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5-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十三五”规划的教学建议

 2016-05-13 来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页


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要认真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讲话精神、《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等,结合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和要求,将这些精神贯彻落实到教学过程中。


导论

《建议》和《纲要》强调,实现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建议》和《纲要》的精髓和主线。建议在“导论”第二节“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增列“4.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集中阐释新发展理念提出的历史必然性、基本内涵和重大意义等问题。

1.新发展理念的提出

习近平强调,这五大发展理念不是凭空得来的,是我们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

 “十三五”规划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必须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表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这些变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指出,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新机遇和新矛盾新挑战,谋划“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确立新的发展理念,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

2.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

《纲要》对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作了明确界定,强调: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3.新发展理念的重大意义

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新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必须贯穿于“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


第一讲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实际

第一节“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重点讲清楚“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显著特征,这是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的必然过程。

第二节“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和重要战略机遇期”,重点讲清楚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要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条件的深刻变化。一方面,尽管当前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深刻复杂变化,但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重大判断没有发生变化;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发展,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发生了变化,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必须统筹国际国内事务、统筹政治经济外交等各方面工作,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牢牢把握和切实用好战略机遇期。

第三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讲清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原则和新的目标要求。《建议》和《纲要》提出了六项基本原则: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建议》首次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纲要》提出了七项主要目标: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十三五”规划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规划,必须紧紧抓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比如,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以及在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民生保障等方面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短板。因此,谋划“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全力做好补齐短板这篇大文章,着力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

第四节“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讲清楚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供给能力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


第二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经济建设是“五位一体”建设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提出了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原则和思路,《纲要》的第三至第六篇,对未来五年经济发展作了明确的规划部署。在第二讲中,要讲清楚“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讲清楚“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讲清楚“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

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要结合两个“毫不动摇”,讲清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共享发展理念,讲清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共同富裕道路。在这一节中,还需要特别增加201634日习近平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民建、工商联界委员联组会时讲话的内容,重点讲清楚以下四个观点:一是“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一项大政方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二是“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发展起来的,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辟出来的一条道路”,“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我们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我们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三是“贯彻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四是“推动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第二节“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讲清楚《纲要》提出的“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等内容。在讲授金融体制改革问题时,要特别强调,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加快建立统筹协调、有力有效的现代金融监管框架,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第三节“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要讲清楚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表现出的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讲清楚“四个转向”。针对目前我国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要强调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的重要性,讲清楚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增长质量的辩证关系。在讲授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时,要突出发挥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强调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

第四节“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要结合《纲要》第八篇“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有关内容,讲清楚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建设和谐宜居城市、健全住房供应体系、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等重要问题。

第五节“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要结合《纲要》第十一篇“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相关内容,讲清楚健全对外开放新体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等问题。

特别需要说明一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经济改革的重要举措。《纲要》强调经济改革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扩大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要讲清楚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内涵、特征、主要目标和基本要求。《纲要》指出,必须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加大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市场化改革力度,调整各类扭曲的政策和制度安排,完善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和机制,最大限度激发微观活力,优化要素配置,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必须以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为目标,实施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支柱,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夯实实体经济根基,推动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改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它既强调供给又关注需求,既突出发展社会生产力又注重完善生产关系,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既着眼当前又立足长远。


第三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建议》明确提出“十三五”时期制度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十三五”时期是“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关键时期。结合《纲要》第十八篇“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三部分内容,在本章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二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要讲清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性,讲清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展人民民主的重要性。

第三节“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要结合《纲要》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讲清楚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具体措施和要求。

第四节“全面依法治国”,要结合《纲要》讲清楚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主要内容,要突出党的领导对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关键作用,从立法、司法和法律监督等方面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


第四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建议》提出“十三五”时期文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还对文化建设作了具体部署。《纲要》第十六篇“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提升国民文明素质、丰富文化产品和服务、提高文化开放水平等问题提出了具体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讲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第二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讲清楚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要结合《纲要》,重点讲清楚提升国民文明素质的主要内容,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时代新风,倡导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第三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讲清楚《纲要》提出的“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相关内容。

第四节“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适当阐述《纲要》中关于“丰富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相关内容,包括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现代文化产业,建设现代传媒体系,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其中,在讲“着力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国际话语权”问题时,要注意阐述《纲要》中有关拓展文化交流与合作空间,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对外传播、文化交流、文化贸易方式,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等内容。


第五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社会建设涉及广大人民群众极为关注的民生问题,是“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建议》明确了社会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强调了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彻底消除贫困的问题。《纲要》在第十三篇至第十五篇及第十七篇中,对社会建设作了规划。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讲清楚以下问题:

第二节“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要结合《纲要》第十三、十四篇,讲清楚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提升全民教育和健康水平的重要性。

第三节“保障和改善民生”,要结合《纲要》第十五篇,讲清楚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缩小收入差距、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基本权益。

第四节“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要结合《纲要》,重点讲清楚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国家安全法治等内容。


第六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建议》提出 “十三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建议》的第五部分将这些目标和任务具体化,《纲要》第十篇“加快改善生态环境”分七章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规划。在教学过程中,要讲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制度”,要增加绿色发展理念的内容,讲清楚绿色发展理念及其与其他发展理念的关系。要结合《建议》讲清楚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6个方面展开,着重讲清楚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问题。

第二节“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第三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结合《纲要》讲清楚“十三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着力点,即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健全生态安全保障机制,发展绿色环保产业。


第七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力量

《建议》和《纲要》对党的建设问题做了多方面的阐述。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节“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基本理论”,要讲清楚“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必须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确保我国发展航船沿着正确航道破浪前进”。

第二节“党的建设面临的新课题新考验”,增加《建议》第八部分的相关内容,讲清楚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性,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体制机制,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提高党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等内容。

第三节“全面从严治党”,增加《建议》关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原则和要求等内容。讲清楚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各级党组织的领导能力和水平,为实现“十三五”规划提供坚强保证。讲清楚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讲清楚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调动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第八讲 当代中国与世界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建议》和《纲要》都深入阐述了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和新形势下的外交政策。在教学过程中,要讲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节“当代中国同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讲清楚当今国际形势的新变化,讲清楚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取得的显著成就。

第二节“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讲清楚党中央关于外交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增加关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

第三节“当代中国的对外方针政策”,重点讲清楚“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等相关问题。